|| 家有幼童,依舊能簡單生活 ||
家有幼童的父母,應該都苦惱於幼兒物品的收納。
說要減物,但寶貝兒的東西每一個外型都這麼可愛、顏色如此繽紛、功能如此多元;每個商家、部落客都大肆強調他們的產品舒服好用又或是能刺激幼兒發展於無形。
身為一個過來人,文青懶媽完全可以理解大家的痛苦與難處(左手拍右手)。
花錢就能買到孩子的未來,花得起的投資,誰會捨得對孩子的未來說不。
常聽老一輩說,「啊我們以前沒有...(以下略數千字),還不是...(再略數千字)。」
文青懶媽對長輩的話不置可否,但不諱言時代不同,孩子需要的刺激也不同,才能衍生出對應的能力。
但這些能力的培養,是否該有其限度?還是該無限上綱,這才是父母應醒思的問題。
父母該給予孩子的,除了物質刺激外,「#陪伴的品質」與 「#自律的培養」也是重要的議題。
學習「#定量的擁有」也是一種訓練,幫助孩子學習「#不被欲望所支配」,才能真正解放自己。
這樣的訓練,可以自小開始。
幫孩子在家中設定幾個 #固定的遊戲角、 #分門別類的收納箱,都有助於孩子學習整理收納。
每天的睡前儀式便是收玩具-》刷牙-》唸故事-》熄燈。
但在進行「收納」前,先帶領孩子進行重要的步驟,「#檢視」。
檢視玩具的「數量」、「狀態」、「適合度」、「喜好」等。
#狀態,破損的玩具可能有割傷孩子的風險,玩具若已破舊,可以考慮捨棄。
#適合度,若孩子已四五歲的中大童,寶寶布書、洗澡玩具若物況良好,可以考慮轉贈、轉賣。
#喜好,大人都喜好分明,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好。保留的玩具,應考慮「孩子的喜好」,而非「大人的喜好」。
#數量,同類型的玩具應以收納品空間限定其數量,否則孩子只會喜新厭舊地只想玩新玩具。
只要能自小培養孩子適時地檢視自己,便能幫助他們學習冷靜思索,進行取捨。
人所擁有的資源有限,懂得取捨才有機會將資源的運用最大化,這才是父母能給予孩子的資產。
#簡單生活提案
#心智圖居家規劃提案
#OL媽媽不出錯穿搭
#英文親子共讀計劃
#高雄安居整聊師
#homedecor
#homeorganizer
#kaohsiungorganizer